1)第242章 三百年定律_回到古代做创业导师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谭星渊想了想,说道:“就叫奇效合欢散吧!”

  沈虚喃喃的念着这个名字,然后眼前一亮,竖起了大拇指,对于谭星渊的文采十分佩服。

  但是谭星渊同时叮嘱道:“这个药属于禁药,不可随便使用。”

  毕竟这个药要是泛滥,绝对不利于大肃朝的社会稳定。

  如今杜蕾套的销路已经打开。

  谭星渊很有信心的是,杜蕾套一定会在京城青楼界流行开。

  毕竟醉春楼是京城青楼的天花板的存在。

  杜蕾套的出现,将会再次改变大肃朝青楼的服务标准。

  于是乎,谭星渊立刻开始安排杜蕾套的生产作坊。

  不过这玩意在古代,实在有些难以登上大雅之堂。

  谭星渊只好把生产杜蕾套的工坊安排在凤雏楼里面。

  目前凤雏楼里面只有一个玻璃工坊。

  所以保密性比较好,接着又从流民中挑了一百人进行培训。

  当然了,这些工作,都是沈虚亲自完成,毕竟杜蕾套赚的钱全部用作太虚实验室的实验经费。

  至于原材料,也好解决。

  毕竟四家九安御膳房每日消耗的羊就有二十头。

  这些羊肠子全部用于杜蕾套的生产。

  而且羊肠在大肃朝几乎没有人去吃,所以收购起来价格也十分便宜。

  日复一日,很快,又到了朝会的日子。

  这些日子朝会的主要内容便是安排流民的去处。

  此时小皇帝拿着一份奏折宣布道:“这是青州知州岳修远的奏折,如今青州无战事,所以勘察出荒废的无主耕地五十万亩左右,需要两万名农民耕种。诸位爱卿有何看法?”

  范承平出列说道:“一旦开春,便可以把滞留在京城的流民送入青州,以此耕种粮食。”

  这就是小皇帝和长公主的意思。

  小皇帝继续问道:“若是鼓励这些流民的积极性,诸公有什么高见?”

  范承平稍稍想了想,说道:“若是这些流民坚持耕种五年,这些地便可以成为他们的自留地。”

  百官听闻这个,并没有意见。

  但是三司使李洪提出了百官最关心的事情:“那么这五年收取多少地租合适呢?”

  范承平早已有了计划,于是说道:“三成地租上缴青州,其余七成归农民所有。”

  这一语,使得朝堂百官窃窃私语起来。

  毕竟天下大部分的地租都是五成收入上缴,如今青州这般低,岂不是拉低了全国地租的价格。

  而且青州还有大量的荒地,只是处在和西戎人容易发生冲突的地方。

  若是岳修远在青州真的完全把西戎人平定了,到时候必然会需要大量的农民。

  那么到时候朝堂上这些大地主,岂不是很难招到佃农了?

  于是卢承德率先说道:“这土地都是朝廷赏赐给流民的,这些流民原本就应该感恩戴德,如今还只收三成地租,岂不是浪费了朝廷的资源。”

  范承平轻笑一声,完全看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pp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