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210章 一定是出现了倒反天罡的天象!_我戾太子只想被废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刘彻下《轮台诏》的时候,距离驾崩已经只剩不到两年的时间。

  如此算起来,他将赵过任命为搜粟都尉的时间,应该是在距今大约二十三年之后,所以现在的赵过……

  刘据终于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唐突与冒昧。

  他非但不知道赵过的籍贯身份,甚至连赵过是否已经出生都无法确定,然后就向刘彻举荐了这个人。

  这岂不是虚空举荐?

  如此行为对刘彻来说得有多唐突,多冒昧啊?

  不过转念再一想,刘据心中还是报有那么点侥幸心理。

  毕竟史书中有提到,赵过在成为搜粟都尉,推行代田法之前,曾亲自做过许多次改进和生产试验,以证实代田法的确能比以前的耕种方式增产一斛,并且耦犁和三脚耧车也是在实验的过程中改进发明出来的。

  这个过程无疑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了,并且是以年为单位的日积月累。

  而刘彻也是在看到赵过上疏“方今之务,在于力农”的主张,并且了解过这些实验数据之后,才将其任命为了搜粟都尉。

  这说明赵过到那时候年纪应该已经不小了,并且极有可能已经在朝堂为官,还是能在刘彻面前说得上话的官员。

  如此去算,赵过现在还是很有可能已经出生了的。

  只不过年纪可能还不大就是了……

  心中正想着这些的时候。

  上面的刘彻已经等的有些不耐,蹙起眉头斥道:

  “不过是举荐一个人才,吞吞吐吐成何体统?”

  一众官员亦是疑惑的望向刘据。

  心说这个名叫赵过的人是不是有什么问题,以至于太子举荐他的时候心有顾虑?

  毕竟刘彻素来不喜朝中臣子结党,而不论是谁向刘彻举荐官员,举荐的八成都是自己十分熟悉的亲朋好友,最起码也得是已经身负盛名的名士,如此才能有所耳闻……这其实已经与刘彻的好恶相悖,因此就算举荐也需要极为谨慎。

  正常人谁能想到,刘据居然连自己举荐的人是谁、在哪都不知道?

  “父皇恕罪。”

  刘据迟疑了一下,终是在心中组织出了几句自认为不那么冒昧的语言,

  “儿臣只是对此人略有耳闻,暂不知其如今官拜何职,又身在何处,可否请父皇先命人在京畿范围内寻找唤作此名的人,或许很快便能够找到。”

  他现在唯一能够确定的就是,赵过应该就在长安一带,远些应该也出不了三辅地区。

  因为史书中记载,赵过最初进行代田法试验的时候,就在这个区域之内。

  至于家世就很不好说了。

  毕竟刘彻选用人才素来不怎么看家世,而王公贵族的子弟通常也不会去研究农业,甚至一辈子可能都没碰过农具……

  这其实也是刘据非要推举赵过不可的原因。

  不是刘据自夸,在后世他虽然和王公贵族子弟扯不上半点关系,但因为后世城市化水平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pp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