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三十八集此处离题八百里_红楼之磨石为玉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土地对于中华人的感受是不同于世界其他地方的,我为什么爱你爱的那么深沉,因为你曾是世界第一啊。

  封建文明或者说农耕文明的巅峰,就是中华文明。

  再没有禁海之前,我们一直都是看着世界慢慢在长大。

  李修上学的时候,舍友们曾在卧谈会上讨论过一个问题,第一次的工业革命为什么在中华中断了?如果它能延续下去的话,中华将是个什么模样?

  可惜一群工科男不懂政治,禁海不是一个时代的人短视,而是一个时代的人的利益被剥削了。

  李修在这个红楼时代里,率先发现了问题并解决了问题,也只是治了一次标,关键要治本的话,还得紫禁城太和殿中这群国家治理者们说了算。

  他还在为拉上黛玉小手内心欢呼的同时,太和殿中已经开始点他的名了。

  新皇坐朝,帝号永正,别想着是抄什么雍正,人家就是永远正确的意思。这是李修对这个帝号的解读。

  “朕,今天给诸位臣公讲一个通译郎的故事。”

  永正抿了一口茶,扫视了一眼群臣,兴致颇高的讲述起了李修的过往:“他是金陵国子监祭酒李守中的幼子,说起来,为了等他这个儿子,李大人十二年来拒了三次升迁吧?为人父母的心呐,就是这般的深邃。此子第一次为朝中所知是龙禁尉给报来的,被人拐卖到茜香国去了。这事儿,王提督,你知道吗?”

  九门提督王子腾欠了欠身子,回了一句臣不知。

  永正帝一笑:“是啊,你怎么能知道他呢,可太上皇却记住了这个小子,还跟朕说过,要是他能活着回来,要把他招进宫里来,让他讲讲,他是怎么逃出来的。”

  “朕当时也是答应下来了,想着一个小孩子给太上讲讲故事就当解闷了。可到了今天,朕改主意了,不要召他,它山之石可以攻玉。只要他能考进文华殿,朕就把探花给他留着。”

  内侍赶紧着记下,群臣是一片大哗,皇上这是唱的哪一出啊,探花啊那是,连面儿还没见着呢,说给就给,太不把科考当回事了吧,不行,盘他!

  当值御史喊了几声肃静,压下了喧闹,中书省几位碰碰眼神,还是让后面坐着的翰林院翰林去问吧。他们这个翰林院最是个清水衙门,无权无事无财,问什么都行,皇上也不会恼。

  梅士昌自己正算着一道几何题呢,被同僚拿笏板捅了一下,只好站起身去问:“不知此子有何异处,竟让吾皇如此的看重。”说完就跪坐下了。

  他师从洋人利玛窦的算学,每天钻在数字之间乐趣无穷,是真不愿意给皇上捧哏玩。可没办法,翰林院在朝中的定位就是,凡是不好问的问题,统统归他们问,六部每月还也为此集资凑一些“碳敬”给他们。

  永正帝对此心知肚明,也不去捅破这层窗户纸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pp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